首页  部门介绍  理论学习  保密工作  信访工作  档案工作  办事指南  规章制度 
理论学习
习近平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 07-0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 07-03
习近平回信勉励西藏林芝市巴宜... 07-03
习近平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 06-19
习近平阐述“中国—中亚精神” 06-19
习近平: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 06-19
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 06-19
通知公告
关于做好7月2日至3日强降雨防范... 07-03
市防办关于做好降雨防范工作的通知 06-19
关于做好教育系统4月11至13日大... 04-10
市教委关于终止重污染天气应急... 03-14
关于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通知 03-07
关于2025年寒假期间查档工作时... 01-15
市教委终止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 11-11
市教委关于启动橙色重污染天气... 11-06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学习>>正文
学习进行时丨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
2023-06-21 10:39   新华网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话语指引未来:“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何以文明?何以中国?  

横竖撇捺点折钩,多少绝续兴替,岁月深藏;多少传承创新,生生不息。中华文明,星河璀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调研中,特意来到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徜徉其间,总书记强调,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以古开今,鉴往知来。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  

总书记曾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滋养着泱泱华夏。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要求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而今,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沿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风雨兼程、砥砺奋进——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为何冠以“中国”?  

“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在何处?  

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总书记曾指出,西方很多人习惯于把中国看作西方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的近现代民族国家,没有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角度来看中国,这样就难以真正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此次座谈会上,总书记又进一步作出深层次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而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  

现代化≠西方化。  

一段时间以来,“西方优越论”“西方中心论”一度甚嚣尘上。甚至有声音认为,“其他社会可以忘掉自己的历史传统而采纳其现代价值标准和尺度”。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总书记指出,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这条路,弦歌不辍,文脉相传。  

新征程,新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瞻望未来:“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关闭窗口

电 话: 23792065

地 址: 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2号

版权所有 天津农学院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保密委员办公室、信访工作办公室)